多位軍事觀察員綜合分析認為:殲-15艦載機已初步形成戰鬥力。
  【環球軍事報道】近日,知名軍事論壇發佈的圖片顯示,第10架量產型殲-15艦載戰鬥機已經入役,與此同時4架量產型的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飛行甲板停放的照片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註。《環球時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獨家獲悉,第二批艦載戰鬥機8名飛行員已經在航母上成功著艦,多位軍事觀察員綜合分析認為:殲-15艦載機已初步形成戰鬥力。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在其2014年8月號刊文稱,2013年殲-15並未進入量產,並評估認為到2015年年底甚至2016年,“遼寧”號航母無法實施全飛行團的試飛訓練工作。而近期曝光的相關資料足以顯示,截至2015年年初,首批十架量產型殲-15艦載機已經全部入役。特約軍事評論員李小健認為,早在2012年9月中國“遼寧艦”剛剛入役的時候,外媒就妄稱中國可能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實現艦載戰鬥機在航母上的起降,而短短兩個月後殲-15就完成了在遼寧艦上的起降,這說明中國在艦載機相關技術上的發展是超出外界預期的。李小健分析稱,對於第一次生產艦載戰鬥機的中國來說,殲-15的迅速生產和服役表明中國已經完全掌握了重型戰鬥機尤其是重型艦載戰鬥機的製造技術,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下一批次的殲-15生產和服役速度可能會進一步加快。但儘管如此, 航母及艦載機對於從來不曾擁有航母的中國海軍而言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未來除了艦載機的試飛訓練及艦載飛行員的培養以外,航母及其編隊的建制編成、作戰方式、訓練方式、補給方式等這些都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探索的訓練反而更為重要。
  目前,殲-15艦載戰鬥機除了早期試飛型號和現役的量產型號以外,還相繼發展了伙伴加油型和雙座型,其中雙座型號殲-15S在座艙設計上進行了一定的優化。在去年底,國內某船舶類研究所的一架殲-15艦載戰鬥機模型還顯示,殲-15艦載戰鬥機在進行彈射起飛的相關研究,有可能在未來發展出彈射型,與此同時國內相關科研資料表明殲-15的電子戰型號可能也已經在規劃之中。資深軍事觀察員劉子軍對此分析稱,採用了有源相控陣技術的殲-15性能已經達到三代半的水平,對於艦載機這樣一個“陌生領域”,其生產和服役速度如此之快,表明我們的“遼寧艦”已經由以前的純訓練航母發展為訓練和戰鬥兼備的航母,同時為中國下一艘航母裝備艦載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劉子軍推測,未來一旦中國擁有雙航母編隊,憑藉其搭載的系列化、多型號的殲-15艦載機,在亞洲地區將擁有非常強的作戰能力。
  殲—15“飛鯊”是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首型艦載多用途固定翼戰鬥機,可執行制空、制海等作戰任務,飛行性能良好,配掛多型精確制導武器,具備遠程打擊和晝夜間作戰能力。2013年11月25日,我國 “遼寧艦”交接入列後,海軍官兵按計劃迅速投入緊張的出海訓練和科研試驗任務中。期間,順利進行了殲—15飛機起降飛行訓練。2013年9月15日,官方媒體報道殲-15艦載戰鬥機首次實現了複雜氣象條件下不同起飛重量、多武器構型的艦上起降試驗,並且完成最大重量起降試驗。  (原標題:殲15量產服役10架具初步戰鬥力 漢和預言或落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v08bvva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